如何玩转lookalike拓量?
2024年04月12日如何从海量的人群中找到有对应需求、具备高价值转化潜力的人群,是企业越发迫切的需求。在数字化能力愈发丰富的当下,营销型数字化工具采用了维度更加广阔,目标更加精准的算法。本文围绕当下较为有效的人群扩量算法—— Lookalike,介绍该算法如何通过拓展人群提升线索转化率。
通常情况下,广告运营基于O(opportunity-机会)A(aware-认知)I(interest-兴趣)P(purchase-购买)L(loyalty-拥护)路径进行人群定向。
首先从全渠道挖掘潜客,根据行为兴趣和基础属性筛选出泛潜人群。然后反复的触达泛潜人群,加深品牌印象,提升品牌认知,获得点击1次广告的潜客人群。再通过定向排除和Lookalike,获取在渠道进行注册留资、咨询的品牌高意向人群。将已购买人群引入品牌私域,持续运营。后期对购买人群持续洞察及种子人群Lookalike拓展复投,触达更多潜客人群。
整个OAIPL路径中,基于人群洞察的人群扩量,其作用至关重要。其中,Lookalike是较为常见的算法。
【Lookalike算法】
也称相似人群扩散算法,其核心思想是基于种子用户,通过特定算法,从全量用户群中找出和种子人群相似的其他目标人群用于广告投放。
Lookalike不是一种单一的算法,而是一类算法的统称。所有通过少量种子用户拓展出更多的相似目标用户的算法,均可称为Lookalike算法。
在实际应用场景中,通过拉取CDP,数据里的历史交易记录,注册会员以及加购数据等,按照不同的维度把CDP里采集的人群进行用户分层,比如把618双11等大促节点下单的人群细分出来,归为大促敏感人群。另外基于CDP中RFM模型功能,筛选出该品牌的高价值人群,重点圈选出这两个人群包依照媒体测数据模型进行Lookalike扩量。
一般情况下,采用实验对照组法,在同样的投放时间、内容、素材媒体平台上,用两种人群包的投放方式来对比:
· 一种是基于CDP,种子人群包,用户分层后进行的扩量人群包;
· 另一种是基于品牌方的行业标签,如潮牌、休闲、消费品等,并且排除已经在CDP里的人群。
通过CDP营销应用人群效果分析,依据CDP扩量人群包与媒体行业标签的人群包相比,点击率提升了1.6倍,消费者加购率提升了5倍,加购成本下降了3.5倍,下单成本直接下降了20倍,有效验证了品牌一方数据的价值。
通过广告平台还能够让品牌在公域投放的数据沉淀到CDP里。针对后链路的浏览,点击下单等事件行为进行数据埋点,全面且有效的衡量广告投放效果。当然 Lookalike扩量人群包和媒体行业标签人群包并不是对立关系,二者互为补充,Lookalike扩量方式能够弥补标签定制人群的不足,快速支持不同广告主制定人群需求,提高营销运营效率。
通过对公域主流广告平台的覆盖,以及私域全触点的覆盖,增强渠道的渗透宽度,提供基于转化率的项目执行策略,基于每一波次的投放和活动运营,降低获客成本,提升销售转化。
将私域和公域的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洞察,同时可以根据分析模型来形成人群包,以及根据特征权重来定制画像标签,在意想不到的方向精准区分不同的消费人群。
在流量“通胀”的时代,基于已有的客户资产扩量,找到相似的高潜力人群,才是保质保量的营销运营方式。通过Lookalike算法得出的扩量人群包和其他标签定向的人群包,能够快速支持运营人员找到投放人群,提高营销运营的效率,帮助企业用更低的成本找到高价值人群。